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,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,学科建设的状态体现了高等学校的整体办学实力、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。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的根本性建设,它影响并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水平和特色、人才培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。
“十三五”期间,学校提出了“项目-团队-平台-专业-学位点”学科专业“五位一体”建设思路,建立了“乡村生态环境”“西部乡村卓越教师职业发展”“区域民间文化研究与传承创新”三大学科群;资源与环境“特需硕士”点建设有序开展,顺利通过评估验收,招生规模稳步扩大,培养质量不断提升;学校被确定为四川省新增硕士单位递进培养优先类高校。
五年来,学校以硕士单位创建和硕士点培育为牵引,统筹推动学科建设,取得了一定成效。学校以凝练学科方向为导向,围绕国家战略、地方产业布局和行业需求的交叉点,致力于构建“一山一水一城”科研新格局;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,持续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,极大地改善了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;以学科平台为载体,新建和整合了一批校内科研机构,不断完善省、校两级学科组织体系;以科研项目为重点,加强高级别项目、高水平成果培育,大幅提升了学校科研成果的显示度和贡献率;以科研评价改革为手段,修改完善系列科研管理制度,极大调动了科研工作者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。
同时,与学校确立的发展目标定位相比,学科建设尚未发挥关键支撑作用,主要表现在学科方向凝练不够、学科特色欠缺;学科带头人不足,梯队建设乏力;学术成果较少,特别是直接服务经济社会主战场的科研成果转化薄弱。
未来,学校的学科建设将在研究分析学校学科现状的基础上,制定合适的指标体系,起草、修订学校学科建设相关的规章制度,以及学校学位点布局、重点学科建设等规划文件,厘清学校的学科梯队;组织开展相关政策研究、专题会议、调研培训和学科评估,以及重点学科校内建设项目的申报、立项、检查、验收、各级各类专家的推荐、协调和服务工作等。在完善学科建设文件的基础上,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将有序推进,并以此为抓手,推动申硕工作的开展。未来,将形成一批达到硕士点建设的重点学科和接近申报条件的学科,从而带动全校的学科建设工作。
加强和完善学科建设,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,推动科研和产业的发展,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,带动并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、科研水平以及整体办学实力的提高。抓住了学科建设这条主线,才能做到纲举目张,统揽学校各方面的工作。
(来源: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处 发展规划处 文:邹宇利 审核:唐杰 董国豪 编辑:邵阿敏)